欢迎,用户 临时用户10.3.160.85, 216.73.216.216
kf
ico 临时用户10.3.160.85, 216.73.216.216
在线客服

实验数据及结果提交实验空间成功

实验数据及结果提交实验空间失败

实验报告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实验时长 实验成绩 完成状态

温馨提示

不支持当前浏览器/模式,推荐使用Chrome、Firefox、360(极速模式)浏览器。

实验浏览量:996

“南陈北李”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虚拟仿真实验

本次实验用时:0时0分

实验要求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沉浸式、交互式的虚拟仿真技术,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的传播历程,重点聚焦陈独秀、李大钊等先驱在引进、宣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过程中的历史贡献。通过模块化任务驱动,增强学生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解,提升其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与实践认同,坚定“四个自信”。

二、实验内容与流程

      实验共分为四个模块,学生需按完成所有任务方可结项。

      1、模块一,历史回顾,理论学习。任务包括历史知识学习、理论提升、背景故事阅读和预习考核。学生需掌握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逻辑演进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三个阶段。

      2、模块二,接受马列,初散火种。模拟《新青年》编辑部会议、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立、“亢慕义斋”创建等历史场景。学生需参与对话、选择文章、收集历史物品,理解马克思主义如何从理论走向实践。

       3、模块三,三大论战,正本清源。重现“问题与主义之争”“社会主义论战”“无政府主义论战”三大论战。学生需阅读相关论战史料,并模拟正反方辩论,理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的必然性。

       4、模块四,相约建党,深入劳工。涵盖“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中共一大召开、深入工人群体、创办工人夜校、组织罢工运动等内容。学生需完成工人调研、夜校课程安排、入党宣誓等任务,体验早期共产党人联系群众、发动革命的过程。

三、考核要求

       1、完成所有模块任务。每个模块设有多个子任务,学生需逐一完成。

       2、参与互动与选择。在对话、辩论、夜校课程安排等环节需做出合理选择,系统将根据选择给予反馈与评分。

       3、通过阶段性考核。每个模块结束后设有选择题、多选题等考核题目,完成后方可进入下一模块。

四、思政育人目标

       通过本实验,引导学生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与现实意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增强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理解与认同,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 实验台1

实验报告内容 报告附件上传,格式要求:pdf

  • 实验要求

  • 实验台

  • 实验报告

  • 返回顶部